梅花三弄是什么生肖(梅花三弄是什么动物生肖)

2022-12-12 13:20:18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00


“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云烟深处水茫茫。 ”当年,“情歌王子”姜育恒一曲《梅花三弄》伴随着琼瑶言情系列剧《梅花三弄》的热播,迅速火遍两岸三地、大江南北,成为80、90后的一代经典记忆。

先不论琼瑶阿姨的三观正不正,她的中国古典文化的造诣是相当深厚的,我们都知道《梅花三弄》是一首中国著名的古曲,但我们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首古曲的创作者竟然是魏晋时期的名士兼名将——桓伊。

有个故事说:王微之,对,就是王羲之的儿子,雪夜访戴的那个王微之,他作为魏晋最显赫的家族“王谢之家”出身的名士,行事最是放诞不羁,特立独行。 这日,王微之乘船去都城建康(今南京),船在清溪边的一个渡口,他看到岸边的路上驶来一辆车,船上有人告诉他,车上坐着大名鼎鼎的音乐家桓伊。

王微之一听,立马站到船头冲车上喊:“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听说你擅长吹笛子,为我吹奏一曲吧!”

桓伊知道船上之人是王微之,也知道他的大名,但是王微之这话说得非常无礼,也非常自大,凭什么人家“善吹笛”,就要为你演奏啊!这要是一般人要么不理会,要么去找他理论,但是桓伊不是一般人,魏晋也不是一般的时代,他竟然下了车,坐在胡床上,拿出笛子吹奏了一曲。 笛声深情悠扬,高妙绝伦。 笛声终了,桓伊登车绝尘而去,留下王微之站在船头独自回味。

据说,桓伊吹奏的曲子就是著名的《梅花三弄》,一弄寒山绿萼,二弄姗姗绿影,三弄三叠落梅。 桓伊所用的笛子叫“柯亭笛”,是东汉大才女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制作的。 柯亭是古代地名,那里出产的竹子非常有名气,蔡邕不但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还精通音律,他为了制作一枝好笛子,在柯亭的竹林里挑选竹子,直到第十六根才选到合适的,制作了著名的柯亭笛,后来被桓伊所得,正是“宝剑遇名将”了。

这场邂逅,两人一句话都没有交谈,这个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了“名士的教科书”《世说新语》里的《任诞》篇。 两人相遇的地方后来成为了南京的一处名胜——邀笛步。

在《世说新语》“清溪听曲”这篇里有一句话很重要:“桓时已显贵。 ”也就是说桓伊停下车来为王微之吹曲,并不是因为摄于王微之“王谢家族”、“王羲之之子”的威名,而是魏晋名士洒脱放诞的性情使然,因为当时的桓伊“已显贵”。

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也称野王(忽然想起《倚天屠龙记》里的殷野王,大概来源于此),他出身东晋战功赫赫的桓氏家族,父亲是著名的将领、名士、音乐家桓景,有如此强大的家族背景,再加上桓伊本身富有军事谋略,才干优长,很快就显露头角,在大司马桓温军中出任参军。

当时强大的前秦经常派兵侵扰东晋边境,朝廷选拔能够御敌的军事将领,桓伊脱颖而出,被任命为淮南太守。 桓伊到任后,一方面整备军事、训练部队,一方面整顿吏治,安抚百姓,做好防御准备,随时准备应战。

公元371年,桓伊联合谢玄打败了前秦将领王鉴和张蚝,因为御敌有功,桓伊被封为建威将军,出任历阳太守。 公元383年,前秦大王苻坚率领八十万大军南下企图一举灭亡东晋王朝。 东晋以谢安为总指挥,桓伊、谢玄、谢琰等将领率领八万北府兵精锐,在淝水之滨打得苻坚落花流水、草木皆兵,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三大战役之一“淝水之战”。

桓伊一战成名,封侯拜将,而王微之“清溪邀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一个是战功赫赫的将军,一个是以行为怪诞闻名的世家子弟;一个狂傲地提出无理要求,一个云淡风轻地从容应对;一个只为听曲,一个只管演奏。 这样的故事只能发生在魏晋。

魏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很多,比如嵇康,刑场上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唱,再比如阮咸,不但精通乐理,还自己创造了一种新的乐器“阮咸”。 但是音乐对他们来说更是彰显名士身份的一种技能,而桓伊对音乐是近乎痴迷的爱,有一个形容痴情的成语“一往情深”,最初就是谢安用来形容桓伊对音乐的热爱程度的。

《世说新语》记载:桓子野每闻清歌,辄换“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

桓子野每每听到有人唱哀婉的情歌,都会非常感动,情不自禁地随声附和,宰相谢安说:“桓子野对音乐可真是一往情深啊!”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谢安堪称桓伊的知音。 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音乐,甚至通宵达旦、废寝忘食。

谢安世称“风流宰相”,在魏晋名士中以“雅量”著称,他的淡定是很有名的,淝水之战时,前线激战正酣,身为总指挥的他却优哉悠哉地与客人下棋。 前方捷报传来,谢安看过一眼,放在一边,继续下棋。 客人问,谢安平静地答道:“小儿辈已破敌。 ”

就是这样一个“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堂堂大宰相,却因为桓伊的一曲高歌感动地“泣下沾衿”。

那日,晋孝武帝在宫中摆宴,桓伊、谢安都侍坐在旁。 孝武帝命桓伊吹笛,桓伊拿起柯亭笛吹奏了一曲,笛音清脆婉转、抑扬顿挫、听者如醉如痴,真可谓是“妙声发玉指,龙音响凤凰”(南北朝萧衍《咏笛诗》)。

一曲吹毕,桓伊说:“臣弹筝的技艺不及吹笛,但也可以自成乐调,配合歌唱,请允许臣弹筝歌唱,并请一人协奏吹笛。 ”

孝武帝正沉浸在桓伊的笛声中未能尽兴,听他如此说欣然应允,并命宫中一名歌姬吹笛,没想到桓伊又说了:“内宫歌姬与臣必定配合不好,臣有一奴仆,善于配合吹奏,就让他与臣合奏吧。 ”

孝武帝一听,这就是名士风范啊,于是允许他召来奴仆一起合奏。 桓伊一边弹筝,一边深情高歌:“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心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旦佐文武,《金滕》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 ”

桓伊唱的是曹植的《怨歌行》,表达的是曹植受到魏明帝曹睿的猜忌,无法排解心中的忧伤愤懑之情。

这很奇怪,皇帝摆宴,桓伊为什么唱这种具有“暗讽”意味的诗呢?原来,谢安的女婿王国宝品行不端,为谢安所不喜,他因此怀恨在心,经常在孝武帝面前诋毁谢安,此时的谢安功勋卓著,孝武帝便对他起了猜忌之心。 桓伊唱曹植的《怨歌行》就是委婉地向孝武帝进谏,让他不要听信谗言,猜忌贤臣。

孝武帝当然听出了桓伊的弦外之音,不禁面露愧色。 谢安呢,更是感动的眼泪泗流以致沾湿了衣襟,他起身坐到桓伊的身边,用双手理顺桓伊的长须,动容地说:“使君于此不凡!”意思是仅从这件事你的举动,就注定你不同于凡人!

如果桓伊的故事就此戛然而止,也不过是落入了名士故事潇洒不羁、正直率真的俗套,但桓伊的故事还有结尾。

桓伊虽然建功卓著,身居高位,但是他生性谦逊,生活简朴,和魏晋追求奢华之风截然不同。 桓伊时时以国家为念,他临死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上交六百套铠甲,他在奏疏中写道这六百套铠甲都是他在参加历届战争时收集而来的、敌人逃跑时丢弃的器械,经过多年修整,已经完好如初,因此上交朝廷,以备使用。

孝武帝看了大为感动,下诏说:“桓伊忠诚不遂,益以伤怀,遵其遗志接受所上交铠甲。 ”

由此,桓伊的故事在名士风流之外又添上了忠义之士的一笔。 魏晋名士很多,但像桓伊这样既有名将之才,又有名士风范,还有忠义之心的不多。

《晋书》评价他:伊有武干,标悟简率。 伊性谦素,虽有大功,而始终不替。 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

当时的人把桓伊唱的挽歌和羊昙唱的乐歌、袁山松唱的《行路难》辞,称为“三绝”。 只是历史悠悠而过,多少故事都消散在尘烟中,我们也只能在那首高妙绝伦、哀婉悠扬的古曲《梅花三弄》中追想那个时代的风采,崇仰桓伊这样的名士们的高洁。

杜牧在诗中说:“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正是“看人间多少故事,最销魂梅花三弄”!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水云初静

下一篇:鸟的笔顺怎么写(作字笔顺怎么写的)
上一篇:装的拼音和组词(扮的拼音和组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