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一斤多少钱(男子骗来卖油翁一瓷罐)

2023-01-29 04:49:3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4

位于西安市大雁塔附近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着一件来自汉代的国宝级文物,一枚白玉皇后印玺。 它的主人,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雉。

吕雉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她的这枚“皇后之宝”印玺的出土,更加传奇——印玺是被一个小学生一脚踢出来的。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遗存的文物何其多,除了各大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在市场上流通的也有不少,更有一些,至今仍静静地躺在各个角落,等待被有缘人发现。

就算那些见了天日的文物,遇到不识货的所有者,也只能白璧蒙尘。 要是不经意间低价卖了出去,再看着别人转手卖出高价,那就更让人后悔了。

一、买茶油看上了装油的瓷罐

湖南长沙有个文物玩家叫李永韶,这天,他来到湖南省炎陵县的一个村子,向当地村民购买茶油。

就在他们谈好价钱,村民给他装油的时候,李永韶突然注意到,村民用来装茶油的罐子有些不寻常。

这是一个方柱形的瓷罐,大约有三十公分高,大圆口,瓶身是纯正的深蓝色,外观完整,表层的一层釉色油润没有残缺,还隐隐散发出流动的光泽。

再仔细一看,整个瓷器保存完好,没有丝毫破损的地方。 要知道,完整无缺的一件古董,可是比残缺的价格高了几倍都不止。

卖茶油的,是村里的两位五保户老人,他们长期用这个瓷罐来装茶油,一直把它当作寻常的物件,丝毫没有察觉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李永韶可是跟古玩文物打了多年交道,一眼就看出这茶油罐子的不同寻常之处,觉着这极有可能是个古董,他当时就想从村民手里买下这个瓷罐。

可是转念一想,自己现在还不知道这个瓷罐到底能卖多少钱,要是这两位老人知道他的打算,再给他来个狮子大张口,趁机向他索取高价,这买卖就不一定做得成了。

想了想,李永韶决定先不露声色,照价买下茶油,之后再另想办法买下瓷罐。

几天之后,李永韶再次来到两位老人家里,像上次一样提出购买茶油,这次买完茶油,他没有立即就走,而是借机和两位老人闲谈起来,拉一下关系。

闲聊几句,他也没长时间逗留,向两位老人告别,拿着买来的油就走了。

这样多来了几次,两位老人和李永韶渐渐熟悉起来,李永韶也如愿以偿,取得了两位老人的信任,接下来,可以实施他的买瓷瓶计划了。

这一次,李永韶像以往一样,来到炎陵村里,向这两位老人购买茶油。

付钱之后,李永韶装作忘了带装油的东西,借这个向老人提出,能不能借一下他们装油的瓷罐,等下次再来的时候,给他们还回来。

为了进一步避免老人的疑虑,李永韶提出,可以付钱买下这个瓷罐。

善良的老人没有多想,直接摆手表示,一个破罐子,不用还了,让李永韶拿走就行。

大喜过望的李永韶连声道谢,赶紧提着罐子和油就回了家。

二、没花本钱的瓷罐卖了28万

回家清理好瓷罐后,李永韶立即带着免费得来的瓷罐,找到长沙一家古玩店,想要出售这件瓷器。

古玩店老板一看到这个瓷罐,就觉得有点来头,立即打电话叫来了他的朋友,收藏家黄彬荣。

说起黄彬荣,那也是在长沙文玩界有名号的人物。 他早先从事木雕工艺,因为工作的关系,喜欢上工艺藏品,后来逐渐成为专业的古玩艺术品收藏家,名下有一个私人开办的湖南开元博物馆。

黄彬荣一眼就看上这个方形瓷罐了,无论是器型、色彩,都显示出独一无二的气质。 黄彬荣立即打算要买下这个瓷罐。

李永韶看见黄彬荣确实想买,生怕他议价,一口开出28万的价格,这让黄彬荣有点犹豫了。

28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看走了眼,买到赝品,那自己就亏大了。

仔细考虑后,凭借着自己对古玩瓷器的了解,黄彬荣决定还是冒这个险,买下了李永韶手中的瓷罐。

三、这瓷罐还真是个古董

高价买来了瓷罐,黄彬荣按捺不住内心的紧张,立即找到专家进行鉴定。

通过湖南省收藏协会文物鉴定中心鉴定专家、文物司法鉴定专家组成员黄念曾鉴定指出:这个瓷瓶,是明朝早期的官窑——钧窑烧制的一件瓷器。

提起瓷器,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景德镇,景德镇出产的瓷器固然赫赫有名,但当时最出名的官窑却不单单只有它。

从宋代起,“官窑、汝窑、哥窑、定窑、钧窑”就是公认的五大名窑,这五大名窑都有自己独特的烧制工艺。

五大名窑中的钧窑,也叫钧台窑,位于河南禹州。 在宋徽宗时,就被钦定为官办窑场。

钧窑因为创造性地在瓷器的着色剂中加入铜,让瓷器的变得丰富多彩而闻名。 再加上独有的窑变技术,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魅力。

在当时,钧窑瓷器价值昂贵,有钱有势也没处去买,一般是被作为皇帝赏赐给大臣的珍品,所以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瓷无价”的说法。

怎么认定这就是出自钧窑的瓷器呢?首先可以从瓷器的釉来判断。

所谓釉,就是覆盖在瓷器表面那层玻璃一样的薄层,它通常是用石英、黏土等制成浆,烧制前刷在瓷器表面,烧制后让瓷器变得光滑亮泽。

前面说过,钧窑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色泽艳丽。 明代早期钧瓷是仿制宋代的,且效果极好,技艺精湛,极受收藏家追捧。

这件方形瓷器整体呈蓝色,且釉水肥厚,有很强的玉质感,符合明代初期钧瓷的特点。

除此之外,钧窑还有一种特殊的瓷器,星光瓷。

烧制时,在瓷器的釉水中加入珍珠、玛瑙这些富有光泽的东西。 用这种办法调出的釉,瓷器表面会呈现出繁星点点的效果,使瓷器更具观赏性。

而这件方形瓷器,在灯光下的照射下,釉层里似乎有点点星光闪动,正好符合钧窑的这一特点,正是钧窑中的珍品——星光瓷。

这件钧窑星光瓷还有一个珍贵的地方,就是它的器身。

瓷器收藏界有句话叫“一方顶十圆”,这是因为烧制工艺的不同,方形瓷器比圆形瓷器烧制更为艰难。

圆形瓷器的制模过程,只需要简单的拉坯就可以,而且使用半机械的陶车,工匠一天可以拉出许多陶坯,瓷器烧制速度就大大提高了。

而方形瓷器的制模过程则要复杂得多,首先需要画好图形,量好尺寸,再根据这些做好一片片的坯板,按照器物的形状进行切割、拼接,最后修正成型。

另外,圆形瓷器因为是一体成型的,且薄厚均匀,没有借口,在窑中受热均匀,烧制时,不容易出现炸裂等情况。

方形瓷器因为拼接的工艺,比圆形瓷器,更容易在烧制时开裂。 就注定了成品稀少,所以,方形瓷器也就珍贵得多。

而这件瓷器的器身呈圆口方形,不但工艺水平高,还是瓷器中规格较高的“琮式瓶”。

所谓“琮式瓶”,公认最早出现于南宋。 “琮”指的是玉琮,这是西周的一种礼器,圆口,方柱形长身,象征着“天圆地方”。

判断瓷器的价值,还有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瓷器底部的“款”,这可以说是它的“身份证明”,也是鉴定家给瓷器断代的主要依据。

这件方形瓷器的底款一共有两个,分别是“世宗庙宝”和“臣鲍辉廷监制”。

“世宗庙宝”说明了这件“琮式瓶”的用处和地位,“世宗庙”是明代皇室祭祀祖先的宗庙,这件“宝”器,在宗庙中祭祀中,地位也是十分尊贵的。

至于底款“臣鲍辉廷监制”,则表示是由“鲍辉”这个大臣,代替宫廷,监制烧造了这件“琮式瓶”。

“鲍辉”这个人名,也佐证了瓷瓶的烧制年代。

经考证,历史上的鲍辉是浙江平阳人,明代宣德八年进士,任刑科都给事中一职,他也是明朝有名的谏臣。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449年),瓦剌进犯中原,在土木堡之战中大败明军,鲍辉最后不幸死在了乱军之中。

所以,这件“琮式瓶”出自明代官窑,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最后,通过科学手段,进一步做年份的确定,再综合以上资料,专家得出结论:这件“琮式瓶”是明代宣德年间,由钧窑烧制的,用于明代皇室宗庙祭祀的礼器。

这件方形瓷器,也有了一个名字:钧釉琮式瓶。

四、身价不菲的“钧釉琮式瓶”

有了这些保底,至少黄彬荣买到的,不是赝品。 那么,这件明代“钧釉琮式瓶”到底能值多少钱呢?

这还得说一下这件钧瓷的收藏价值。

钧瓷素有“窑变无双,钧瓷无对”的说法(窑变是指瓷器在出窑后,发生色彩上的,不确定性的变化),就是指钧瓷具有“窑变万彩”的特性,使得每一件钧瓷都是独一无二,无法仿造的。

跟其他名窑瓷器相比,钧窑在数量上也是十分稀少的,物以稀为贵,钧窑瓷器价格,相较于其他名窑瓷器价格要高出许多。

这主要是因为钧瓷本来就是作为高端礼品这一用途,不会像日常用品一样大批量烧制。 并且在烧制中出现的残次品,都会被做销毁处理,这就导致了钧窑成品较少。

目前钧瓷收藏品市场,价值最高的,是工艺成熟,做工精细的宋钧,其次,就是明代初期的钧瓷。

而且,这件“钧釉琮式瓶”,市场上仅此一个,是一件孤品,这价值就更不必说了。

鉴定专家黄念曾,还说了这样一个信息:此前在“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个明朝初期的钧窑圆形花盆,就拍出三千五百万的高价!

据他保守估计,这件“钧釉琮式瓶”,其价值肯定也千万之上。

至此,黄彬荣彻底放下心来,28万买下的瓷器,如今估价上千万,这一单,他算是“捡漏”了!

李永韶要是知道自己28万卖出的这件方形瓷器,实际价值有这么高,会不会悔得肠子都青了。

李永韶后不后悔,我们不得而知,笔者关心的是,当初他拿到那28万之后,有没有返回炎陵村,把钱给那两位善良朴实的五保户老人分一点。

下一篇:修耳机多少钱(修耳机一般在什么店)
上一篇:痔疮膏多少钱(痔疮膏多少钱一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