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地黄的主要价值及临床应用)

2023-03-03 07:37:2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8

主要价值

地黄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创汇产品之一,产品远销港澳、东南亚及日本等国。

药用

来源:玄参科植物地黄 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 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炮制:(熟地黄)⑴取净生地黄,照酒炖法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 每100kg生地黄,用黄酒30~50kg。 ⑵取净生地黄,照蒸法蒸至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

性味:鲜地黄:甘、苦,寒。 生地黄:甘,寒。 熟地黄:甘,微温。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地黄性凉,味甘苦,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的功效。 凡阴虚血虚肾虚者食之,颇有益处。 此外,地黄有强心利尿、解热消炎、促进血液凝固和降低血糖的作用。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鲜地黄:12~30g。 生地黄、熟地黄:9~15g。

贮藏:鲜地黄埋在砂土中,防冻;生地黄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常用配

⑴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畜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 右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⑵治暑温脉虚夜寐不安,烦渴舌赤,时有严语,目常开不闭,或喜切不开:犀角三钱,生地五钱,元参三钱,竹叶心一钱,麦冬三钱,丹参二钱,黄连一钱五分,银花三钱,连翘二钱(连心用)。 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 舌白滑者,不可与也。 (《温病条辨》清营汤)

⑶治阳乘于阴,以致吐血、衄血: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各等分。 上研,丸鸡子大。 每服一丸,水煎服。 (《妇人良方》四生丸)

⑷治吐血经日:生地黄汁一升,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末)。 上药相和,煎至半升,分为二服,温温食后服。 (《圣惠方》)

⑸治肺损吐血不止:生地黄八两(研取汁),鹿角胶一两(炙燥,研为末)。 上二味,先以童子小便五合,于铜器中煎,次下地黄汁及胶末,打令匀,煎令熔,十沸后,分作三服。 (《圣济总录》地黄饮)

⑹补虚除热,去痈疖痔疾:生地黄随多少,三捣三压,取汁令尽,铜器中汤上煮,勿盖,令泄气,得减半,出之,布绞去粗碎结浊滓秽,更煎之令如饧,酒服如弹丸许,日三。 (《千金方》地黄煎)

⑺治劳瘦骨蒸,日晚寒热,咳嗽唾血:生地黄汁二合。 煮白粥,临熟人地黄汁搅令匀,空心食之。 (《食医心镜》)

⑻治产后崩中,下血不止,心神烦乱:生地黄汁半小盏,益母草计半小盏。 上药,入酒一小盏相和,煎三、五沸,分为三服,频频服之。 (《圣惠方》地黄酒)

⑼治消渴:生地黄三斤(细切),生姜半斤(细切),生麦门冬二斤(去心)。 上三味一处于石臼内捣烂,生布绞取自然计,慢火熬,稀稠得所,以磁盒贮,每服一匙,用温汤化下,不拘时。 (《圣济总录》地黄煎)

⑽治坠马伤折手足,痛甚:生地黄一斤,生姜四两。 捣细末,入糟一斤同炒匀,乘热以布裹罨伤处,冷即易之,先能止痛,后整骨。 (《夷坚志》)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胶囊、九子地黄丸、干地黄丸

临床应用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主治心经火热证。 生地黄6g,木通6g,生甘草梢6g。 上药为末,每服9g,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 方中地黄入心肾经,甘凉而润,清心热而养血养阴,用以为臣。

⑵清胃散(《兰室秘藏》)主治胃火牙痛。 生地黄6g,当归身6g,牡丹皮9g,黄连6g,升麻9g。 上药为末,都作一服,水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 方中生地凉血滋阴。

⑶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主治阴虚火旺盗汗。 当归、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熟地黄各6g,黄芪12g。 上药为粗末,每服15g,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服,小儿减半服之。 方中当归、生地、熟地入肝肾而滋阴养血,阴血充则水能制火,为方中君药。

⑷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治肾阴虚证。 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以及小儿卤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熟地24g,山萸肉、干山药各12g,泽泻、牡丹皮、茯苓各9g。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丸(6~9g),空心温水化下。 方中熟地味甘纯阴,主入肾经,长于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

⑸泰山磐石散(《古今医统大全》)治气血虚弱,胎元不固证。 胎动不安,堕胎,滑胎,面色淡白,倦怠乏力,不思饮食,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 人参、黄芪各3g,白术、炙甘草各1.5g,当归3g,川芎、白芍药、熟地黄各2.4g,续断3g,糯米一撮,黄芩3g,砂仁1.5g。 水煎服。 方中熟地补血滋阴以养胎元,配伍人参以复冲任气血不足之本,为君药。

⑹左归丸(《景岳全书》)治真阴不足证。 腰酸腿软,头晕眼花,耳聋失眠,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 大怀熟地240g,山药120g,枸杞120g,山萸肉120g,川牛膝120g,菟丝子120g,鹿胶120g,龟胶120g。 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9g,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 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方中重用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 (图片来源:CFP)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k0kaujt7@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更加了解eva漫画和动画(动漫eva讲述的是什么)
上一篇:张三丰扮演者都有谁(苏有朋倚天屠龙记张三丰扮演者常枫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