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养殖技术(蚯蚓养殖技术大全)

2022-09-22 06:40:19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60

蚯蚓养殖技术(蚯蚓养殖技术全集)

蚯蚓规模化养殖与小规模养殖有很大不同,主要体现在蚯蚓的品种选择、净化复壮、饲料配制、蚯蚓床方案、管理措施、防病采收等方面。

一、选种

目前大平2号是最适合规模化养殖的品种。这种蚯蚓一般长50 ~ 70毫米,体腔直径3 ~ 6毫米,重0.45 ~ 1.1克。身体只是毛细血管和密集,体色是紫红色,但随着饲料、水分等条件的变化,体色也发生深度变化。这种蚯蚓具有体腔厚、肉质多、寿命长、繁殖率高、适应性强、易于饲养等优点,非常适合人工规模化养殖。

二.备料

1.适合规模化养殖的饲料只有三种:牛粪、猪粪或牛粪和猪粪任意比例。

2.饲料发酵:将牛粪、猪粪、混合粪铺在平整的地面上,厚10-25厘米,晾干至50-60%左右。然后将这些粪架堆放起来,可以采用长方形和半圆柱形的堆放方式。每堆粪肥(15-20厘米厚)会淋上300-500次生态菌一次,如此反复4-7层,直到水分渗出。如果用垃圾,地上会堆一层垃圾,一层粪肥。长度和宽度不受限制,并且它们被薄膜紧密覆盖。在高温季节,反应器内温度一般第二天明显上升,3-4天上升到60-70℃,然后逐渐下降。当堆温降至40℃时(此过程约需15天),应翻堆(翻顶到底,翻两边中间,重新堆堆,加EM如Aureobasidium)。饲料发酵后,检测PH值。蚯蚓饲料一般要求适宜的PH值为6.5-7.5,但许多动植物废弃物的PH值往往高于或低于这个值。比如动物排泄物的PH值为7.5-9.5,所以蚯蚓饲料的PH值要适当调整,使其接近中性,适合蚯蚓生长。

三.制备和添加营养食品促进物质的方法

以1立方米的基料为例,取100公斤水,加入2公斤尿素、4对醋、5克糖精、4盖菠萝香精,混合溶解于水中。首先取50公斤水,将另外50公斤水倒在基料上,两天后即可使用。在蚯蚓饲料中添加柠檬酸、香精、糖精,制成蚯蚓喜爱的水果的甜味。从此蚯蚓没有逃脱,也不挑食,食欲大增,大大加快了生长速度,增加了产量。

四.长袜

虫床制作完成后,将发酵好的饲料水平放在虫床上,做成50厘米宽的长条,长度不限,间隔30厘米。投放蚯蚓种子前,应先浇湿蚯蚓床,然后将蚯蚓种子放在无饲料的地方。放养后,应补充一些水,以促进蚯蚓的活动。在害虫床上堆放牲畜粪便后,避免将害虫放在害虫床上,以免造成害虫死亡。

动词 (verb的缩写)日常管理

1.温度:蚯蚓是会改变温度的动物。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其代谢、生长和繁殖。而且,温度对其他生活条件也有较大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蚯蚓。因此,温度是直接影响蚯蚓生长和产卵的重要生态因子。一般来说,蚯蚓最适宜的温度在20-27℃左右,此时蚯蚓可以很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

2.湿度:蚯蚓没有特殊的呼吸器官,它们用皮肤呼吸,所以蚯蚓的身体必须保持湿润。如果将蚯蚓放在干燥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蚯蚓的皮肤无法保持湿润,资源网无法正常呼吸,蚯蚓会立即痉挛,很快死亡。蚯蚓体内的水成分极其庞大,占体重的75%以上。因此,防止水分流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当然,土壤过湿也不利于蚯蚓的生长发育。因为蚯蚓喜欢吃细、烂、湿的饲料,特别是因为它要靠皮肤吸收溶于水的氧气才能呼吸,保持一定的水分供应对蚯蚓来说非常重要。蚯蚓对快速干燥的抵抗力较差,其生长环境的最适湿度为70-75%。

3.空气:蚯蚓养殖全过程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为了保持饲养床处于宽松透气的状态,可采取以下措施:基料厚度不应超过规定高度,必要时应减少;喂入一段时间后,可将基料翻面一次,上下基料翻面换位置,既能使下基料疏松透气,又有助于上下基料的湿度保持一致。

4.养殖密度:蚯蚓的放养密度与种类、生长期、养殖环境条件(如食物、养殖方法和容器)以及管理技术水平等密切相关。一平方米25厘米高的介质中放养密度为:蚯蚓1.5万至2万种,孵化至半月龄8万至10万只,半月至成龄3至1万只。因此,在养殖蚯蚓时,通过扩大养殖床、调整养殖密度、取出成蚯蚓等措施是增产的有效措施。

不及物动词疾病控制

饲料中毒

发现蚯蚓局部甚至全身瘫痪,背部排出黄色或草绿色体液,造成大规模死亡。这是一种新添加的含有毒素或有毒气体的饲料。这时需要迅速将床变薄,去掉有毒的饲料,松开床的基料,加入蚯蚓粪吸收有毒气体,让蚯蚓潜入水底休息,使其慢慢适应。

蛋白质中毒

如果发现蚯蚓身体部分烧焦,一端萎缩或另一端肿胀死亡,不死蚯蚓拒绝进食,有恐惧感,明显消瘦。这是由于喂养时饲料成分搭配不当造成的蛋白质中毒。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宜过高(制作基料时粪肥不宜超标),因为蛋白质饲料分解时产生的氨气、恶臭等有毒气体会毒害蚯蚓蛋白。发现蛋白质中毒后,要迅速清除不当饲料,用清水喷洒,钩松床或加缓冲带解毒。

缺氧症

如果发现蚯蚓是深色的、棕色的、无光泽的、虚弱的、行动缓慢的,那是因为缺氧。原因如下:(1)粪肥发酵不完全,产生过量的氨、烷烃等有害气体;2.环境过于干燥或潮湿,堵塞了蚯蚓表皮的气孔;(3)蚓床盖得太紧,空无法呼吸。这个时候要及时找出原因,进行处理。如果去除了基础材料,继续发酵并添加缓冲区。喷水或排水,保持基土湿度在30-40%左右。中午暖和的时候,打开门窗通风或揭开覆盖物,安装排气扇,就能解决这种病。

胃酸过多

当发现蚯蚓有痉挛性结节,环带红肿,身体越来越粗越来越短,全身分泌的粘液越来越多时,它就在饲养床上转圈爬行,或者在床底不能进食,最后变白而死,有的蚯蚓死前患了体节骨折。这说明蚯蚓饲料中淀粉、碳水化合物或盐分过多,被细菌酸化,使蚯蚓遭受胃酸超标。处理方法是打开覆盖物给蚯蚓床通风,喷洒苏打水或石膏粉中和。

水肿病

如果发现蚯蚓身体肿胀、发呆或拼命爬出,体液会从后孔中冒出,甚至会导致蚯蚓破茧或使新产生的蚯蚓茧两端无法闭合而感染细菌和霉菌。这是因为蚯蚓床的湿度过高,饲料的PH值过高。此时应降低湿度,爬到表层的蚯蚓应另池清理。在原基料中加入过磷酸钙粉或醋渣、酒精渣中和pH值,一段时间后再喂给蚯蚓。

毒药

蚯蚓体内出现痉挛性结节,变粗变短,链接红肿,全身粘液分泌增多,蚯蚓变白死亡。原因是蚯蚓吃了有毒的饲料,比如在牲畜粪堆附近喷洒农药,将污染的水倒在蚯蚓床上,在蚯蚓的临时养殖场所堆放化肥和农药,接触运输蚯蚓的容器中的有毒物质,将临时养殖的蚯蚓放在薄膜上不漏水,投喂的饲料过于潮湿,蚯蚓生活的环境过于潮湿。温度高时,蚯蚓变白,少数人死亡。如果是中毒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多次喷水,用水资源网冲走有害物质,要经常添加浓缩米糠和麸皮;暂时养在室内的蚯蚓应该搬走。如果蚯蚓体因湿度过大而变白,可加入发酵的干禽畜粪或浓缩饲料,与原湿料和蚯蚓粪混合,取出薄膜。如果发现有几个人死了,就把他们搬到蚯蚓床上养殖,这样还能动的蚯蚓就能恢复健康。

下一篇:关于粽子的冷知识 (关于粽子的几个“冷知识”)
上一篇:翼是哪个省的简称(河北省为什么简称“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