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好词好句,你如何理解鲁迅笔下的阿Q?

2022-06-28 22:03:11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48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阿q正传好词好句,这部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由于内涵深厚、笔法辛辣、人物形象饱满,《阿Q正传》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文学史上也颇有影响,而小说中的阿Q也成为了世界文学中的一个典型人物。

一直以来,人们对当年鲁迅笔下的阿Q褒贬不一,比较而言,还是持批判观点的居多。时至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对阿Q人物形象有着浓厚的兴趣,最主要的是研究阿Q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不管是同情和理解,是审视和质疑,还是忧虑和反省,“说不尽的阿Q”依旧延续。

阿Q是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物形象的代表。鲁迅笔下的阿Q出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在西方列强蹂躏下,当时腐败思潮非常浓重,而以阿Q为代表的国民又缺乏抗争的觉悟和能力。由于极其贫穷的经济地位和极其卑贱的社会地位,鲁迅笔下的阿Q确实有他不幸的一面,令人唏嘘叹息。

辛亥革命前后是一个畸形的社会,阿Q的性格是当时一群畸形国人的典型反映。因为地位低下、日子清苦,没有正常的应有的权力,阿Q心有不甘,一生都在挣扎,但却争而不得、所争必败。为了活着,又为了面子,阿Q只好回避现实,自欺欺人,用精神胜利法来获取内心解脱,是阿Q可悲的一面。

当时社会有很多缺乏灵魂的国民,阿Q是具体的写照。阿Q认不清自己,他无法觉醒。浑浑噩噩的阿Q为当时的社会变革做不了什么,而所有的不幸又好像都被阿Q沾上。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像阿Q一样“昏睡”着没有灵魂的国民何其多,这就是鲁迅想通过自己的笔揭示和唤醒的。

阿Q的性格劣根性值得国人解剖和反省,也向沉默的中国人敲响了警钟。辛亥革命前后,国家一片凋敝,而很多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麻木甚至病态,严重缺乏抗争与革新的觉悟与行动。面对列强欺凌,面对江山萧瑟,国人务必不能沉默,不能麻木不仁,不能自欺欺人,更不能精神胜利法。

阿Q的思想、行为方式及其背后的人性负面特征,是当时国民性格弱点的集中反映,从阿Q身上折射出的是时代危机和民族危机。鲁迅笔下的阿Q:第一,纯朴愚昧;第二,爱面子不正视缺点;第三,自轻自贱;第四,具有宿命思想。阿Q身上的劣根性也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华民族的国民劣根性,这种国民弱点对倒逼国人自我反省和促进中华民族屹立于伟大的优秀的民族之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一篇:事业编制是什么,什么是乡镇事业单位编制?
上一篇:旗杆28.3米意义